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

社論》如果北京以「國際盃」打台灣

社論》如果北京以「國際盃」打台灣
2017-10-14 06:00  自由時報

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「台灣旅行法」,將來該法案若正式成為法律,包括美國部長級官員、將級軍官及行政部門官員皆可訪台,台灣高階官員訪美也准許會晤國防部及國務院在內等官員。在此之前,美國參眾兩院審議「二○一八國防授權法案」,都要求評估准許美國與台灣軍艦互相停泊。中美關係之外,台美關係儼然自有脈絡,這種變化對中美台三角關係的影響,有待觀察。上述議題,至少是美國主場可做的決定,不同於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,直接牽涉到中國等國際政治因素。但最後能否成事,還是有賴川普的戰略想像。

雙十演講,蔡總統宣示要「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」,兩岸要「共同尋求互動新模式」。繼而,再度由宋楚瑜任領袖代表,「願意在APEC架構之下與中國大陸進行善意的互動與合作」。昨天下午又宣布,將在十月二十八 日出訪太平洋友邦馬紹爾群島、吐瓦魯與索羅門群島等三國,展開八天七夜的「永續南島,攜手共好」。國際場域,民進黨完全執政,依舊「被畫地自限」;兩岸關係,在冷對抗之下,至今也還看不到「新模式」的影子。倒是,中共十九大之後,會是兩岸的轉機還是危機,不乏見仁見智之論。賴院長說:台灣對兩岸關係沒悲觀的權利。此話不無道理,但兩岸要做最壞的打算,才能立於不敗之地,也是交流三十年給台灣的經驗與教訓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從去年國民兩黨政權輪替,到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前夕,北京對台灣的官方發言愈來愈低調,一中原則壓過九二共識,對小英的善意、承諾、尋求新模式也幾乎不理不睬。有人判斷,這預兆習近平大權在握之後,兩岸關係可望由冷轉溫。只不過,料敵必須從嚴。中國的集體領導、利益均霑不復存在,習近平具有個人風格的權力模式,及其對中國的國家行為的改變,應該作為判斷「新模式」是否可能的重要參考。相較於江澤民、胡錦濤的守成型領導,習近平比較像是開創型領導,他對自己的歷史定位,應該也是以毛澤東為標準。如此,當他成為中共的「核心」、「思想」定於一尊之後,對台政策繼續溫情主義的可能性是更高還是更低?

台灣,不會是習近平的假議題,反而是中國夢裡最誘人的珍珠。然而,以往兩岸兩會、和平統戰、讓利籠絡、第五縱隊的「舊模式」,即使不會完全改弦更張,但它會改在甚麼戰略思考脈絡下來從事,則是另一個值得未雨綢繆的挑戰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,針對台美關係升溫,對美國作出更多赤裸裸的抗議,這種行動暗示了一種不惜衝突的取向。從一帶一路更足以看出,習近平的國際戰略眼光,不是只看到台灣,以及背後的美國,而是從兩岸、對美擴大到國際政治操作。換言之,對台灣,習近平要打「國際盃」,不想流連在「兩岸盃」。曾任聯合國代表的劉結一出任國台辦第一副主任且可能扶正,所透露的訊息或許是想經由國際政治的大棋盤,逼得台灣無路可走圍困在兩岸小棋盤的死角,任由中國宰割。


另一方面,川普對國際組織採取退守姿態,TPP、巴黎氣候公約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,權力真空正好是習近平的入場機會。事實上,近年美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,總是在中國實質影響力上升的國際組織碰壁,包括國際刑警組織、國際民航組織、世界衛生組織等。如此這般,堪稱「積極為台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」的莫大阻力。而台灣的邦交國,不論數字的微量起伏,皆屬在國際政治插不上手的國家,他們在聯合國的仗義執言,實質作用不宜高估。如果,北京真的以「國際盃」打台灣,可以確定的是,開創不足、守成也無力的外交思維,不容繼續維持現狀,否則台灣將淪為甕中之鱉。習近平已具打「國際盃」的身段了,小英必須提防巨蟒纏絞,易守為攻創造外交籌碼,兩岸才有「新模式」的一線機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