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

已完成的民主 未完成的國家

已完成的民主 未完成的國家
2017-10-07 06:00  自由時報

近年不時傳出警訊,台灣與梵蒂岡的關係,彷彿只剩下最後的句點。其實更值得注意的是:一九四五以前台灣屬於日本殖民地,而教廷與中華民國自一九四二便建交。今年六月改與中國建交的巴拿馬,則在一九一○便與滿清帝國建交。「雙十國慶」,上述時間落差,更凸顯了「台灣就是中華民國」的荒謬。另,《經濟學人》報導,庫德族和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,受到台灣人民的密切關注;從任何角度看,台灣實際上已經是主權國家,選自己的總統、有自己的軍隊,且推動自己的外交政策──這是加泰隆尼亞的夢想,但台灣覺得這樣還不夠。

台灣實質上是一個主權國家,為什麼台灣人民還意猶未足?從國際角度來看,中國宣稱台灣是它的一部分,但是台灣依舊獨立於中國之外。中國能做到的,似乎只有在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,設法讓台灣這個國家名不正言不順,中華民國也不行,台灣也不行,框限在中華台北等怪異組合。這樣,就把台灣這個「實質國家」架空起來,無法在兩岸與國際突圍中國的話語。而隨著中國國力崛起,許多國家著眼於中國的工廠與市場這種「實質利益」,不甚在乎中國僅止於光說不練階段的對台文辭宣示。

將台灣當作中國夢的一塊拼圖,乃是國共內戰的續集。近年中國對內控制日益強化,爭取對國際與台灣的影響力,著墨也越來越深。對香港,中英聯合聲明淪為歷史文件,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淪為廢紙。國際應該以此為鑑,思索北京進逼台灣的深層連動,那就是,一方面以中國標準顛覆普世價值,重新設定國際遊戲規則;一方面把經濟生活富起來的中國人民,在政治控制上倒退回毛澤東時代。而這種價值逆轉,也成為中國對外輸出的新產品,越來越多國家在中國的資助下,走上背離普世價值的方向,一帶一路背後就有這種陰暗面。如今,許多國家逐漸不再強調民主、自由與人權,將來,可能會有更多國家連聽都不想再聽。主要國家如果迷信中國經濟驅動力,不啻是暗助中國標準征服世界。

回過頭來看台灣的故事。十七世紀初以來,台灣長期處於被殖民狀態。一九四五日本降伏,韓戰爆發冷戰確立。基於遏阻共黨勢力擴張,將台灣納編民主防線,默認蔣氏政權流亡台灣。不過,兩蔣以鞏固權位優先,抗拒在台灣推動民主,更阻斷台灣在聯合國取代中華民國。幸而,歐美灑下的民主種子,在台灣民間逐漸生根發芽成長茁壯,最後趕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。台灣成為民主國家之際,一九八九中國的反民主鎮壓,瞬間拉大兩岸的價值落差。之後,西方對中國經濟改革帶動和平演變的想像,逐漸在全球化的利益競逐下轉變風向,直到今天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,遭北京政府監禁至死且屍骨無存,西方國家對中國也沉默以對,曾幾何時,人權外交已然褪色。
這樣的景象,對台灣堪稱無比諷刺。半個世紀以來,台灣人民前仆後繼追求民主,民主國家也以外力促成。如今,台灣對民主確信不移,國際現實卻反而約束台灣的民主張力,主權在民、獨立公投、正名制憲等,幾成禁忌的遊戲。唯一的安慰也許在於,主要國家不願見到民主台灣挑戰中國話語,同時也一再明示暗示中國話語不可化為行動。就這樣,台灣這個實質上的國家,仍是一個未完成的國家。國家狀態,成為大選攻防焦點,但獲勝者只能趨近不能完成自己的國家。中華民國屋頂下,台灣不能正名制憲,中華民國自己也妾身未明,於是政黨輪替變換著不同解釋的口舌之爭。


正因如此,台灣人民對國際屢見不鮮的獨立公投特別有感。正常國家看獨立公投,不正常國家看獨立公投,感受極度不同。台灣人民,從別人的獨立公投,看到自己未完成的國家,當然百感交集、寄予同情。而外人旁觀像台灣這樣的不正常國家,往往未必看到不正常的內在矛盾,其實埋藏著自我覆滅的引信。一如中華民國,做為公約數,維持現狀,不製造麻煩,似乎也能得過且過。但是,深入了解兩岸纏結的人,都不難體會它的基因缺陷,很容易就會產生致命病變。台灣在外人眼中已經是主權國家,還要憂心忡忡地追求正常國家,遠慮便在這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