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

共諜案頻傳 衝擊台美軍事交流

共諜案頻傳 衝擊台美軍事交流
 2017-10-10 自由時報

〔記者涂鉅旻/台北報導〕國軍「共諜案」層出不窮,美方數度質疑,我國是否有能力保護美國移轉的敏感技術與機密?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直指,我國法制層面非常不足,竟無「反間諜法」將間諜定義、行為與罰則明確化,政府執行力、社會溝通亦有待加強,否則除變相鼓勵間諜行為,更將衝擊台美軍事交流。

學者促訂反間諜法
國軍近十年來爆發最嚴重的共諜案,為前陸軍少將羅賢哲涉嫌將台美合作的「博勝案」機密洩漏給中國一案,羅因在擔任軍職時被查獲犯罪,在二○一二年被依「陸海空軍刑法」判處無期徒刑定讞。隨後,我國陸續爆發退役將領涉入共諜案,但他們涉案時已退伍,法院只能依「國家安全法」等法規判決,刑度較輕。

由於國軍配有多項美製精密軍備,美方數度嚴正關切相關科技可能流向中國的問題。美國國防部首席副助理部長海大衛上個月還公開質疑,我國有無能力保護美國移轉的敏感科技。另,我國和美國今年八月曾在「蒙特瑞會談」,討論國軍前飛彈指揮部指揮官謝嘉康捲入共諜案一事,美方擔憂我方無法保護美國售我武器機密資訊。

針對防諜作為,國防部則設置「國防事務涉密審查會」,並落實資訊安全、機密管控,另也定期對高度涉密單位軍官進行忠誠考核。

對於如何進一步強化防諜工作?董立文直言,我國防諜規範相當不足,尤其缺乏美、中等國量刑很重的「反間諜法」,無法明訂間諜行為、範圍、機密標準與罰則。例如,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遭指控洩密給中國,被判無罪,就結果論,就是缺乏定義「機密」範疇的制度所致,以此來看,若有人想當間諜就會肆無忌憚,政府應慎思此問題。

其次,董立文表示,國軍頻傳「共諜案」,是因為國防部仰賴「反情報總隊」揪出不法之徒,但其他涉及機密的政府機關無相關組織。第三,我國在今年初欲推動「保防法」,引起社會輿論反彈,因外界擔心戒嚴時期戕害人權的情況重演,可見政府和社會溝通應更加細緻。

董立文表示,美國多次提醒台灣應加強保密工作,如我國無法有效杜絕機密外洩等問題,美國恐不敢和我國交換情報、售我精密武器,這些對我方將造成立即性傷害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